大誥_大誥的读音_大誥的意思
大誥的读音 大誥的意思
大诰 (明朝法令)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明初洪武十八年(公元一三八五年)十一月,发布《大诰》,也就是整理这一年审判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诰文的形式向全国发布,告诫官吏们,不要重蹈覆辙。包括《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四部分,统称《御制大诰》。洪武中期,官吏贪赃枉法、豪强兼并、脱避粮差日趋严重。朱元璋为维护封建统治,遂将“官民过犯”典型案例辑录成帙,仿周公《大诰》之制,于洪武十八年(1385)冬刊布《大诰》七十四条,十九年春刊布《大诰续编》八十七条,十九年冬刊布《大诰三编》四十三条,颁行天下,诰戒臣民。反映了明太祖治乱世用重典的思想。因为过于严酷和过多体现明太祖个人特征,故《大诰》在洪武之后基本不再行用。
“大誥”的读音
【拼音读音】
[dà gào]
【汉字注音】
ㄉㄚˋ ㄍㄠˋ
【简繁字形】
大诰
【是否常用】
否
“大誥”的意思
基本解释
1.《尚书》篇名。《书.大诰序》:"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孔传:"陈大道以诰天下﹐遂以名篇。"后用以泛称典诰之文。 2.明洪武十八年颁布的法律文件。内分十种项目﹐颁之学宫以课士﹐令人人习之。不久又颁布续编﹑三编。参阅《明史.太祖纪三》﹑《明通鉴.太祖洪武十八年》。网络解释
大诰 (明朝法令)
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明初洪武十八年(公元一三八五年)十一月,发布《大诰》,也就是整理这一年审判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诰文的形式向全国发布,告诫官吏们,不要重蹈覆辙。包括《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四部分,统称《御制大诰》。洪武中期,官吏贪赃枉法、豪强兼并、脱避粮差日趋严重。朱元璋为维护封建统治,遂将“官民过犯”典型案例辑录成帙,仿周公《大诰》之制,于洪武十八年(1385)冬刊布《大诰》七十四条,十九年春刊布《大诰续编》八十七条,十九年冬刊布《大诰三编》四十三条,颁行天下,诰戒臣民。反映了明太祖治乱世用重典的思想。因为过于严酷和过多体现明太祖个人特征,故《大诰》在洪武之后基本不再行用。“大誥”的单字解释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大字的详细解释
【誥】:1.上位者告諭下位者。《易經•姤卦•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2.文體名。古代用來告誡他人的文字,後成為君王諭令臣下的專用文體:“康誥”、“洛誥”、“酒誥”。
誥字的详细解释
“大誥”的相关词语
大家 (dà jiā)大学 (dà xué)伟大 (wěi dà)巨大 (jù dà)大会 (dà huì)扩大 (kuò dà)广大 (guǎng dà)大量 (dà liàng)大力 (dà lì)大约 (dà yuē)大学生 (dà xué shēng)大陆 (dà lù)大事 (dà shì)大型 (dà xíng)大小 (dà xiǎo)大地 (dà dì)强大 (qiáng dà)大多数 (dà duō shù)大概 (dà gài)大众 (dà zhòng)
誥誡 (gào jiè)恆誥 (héng gào)九雲誥 (jiǔ yún gào)誥語 (gào yǔ)誥諭 (gào yù)誥書 (gào shū)諄諄誥誡 (zhūn zhūn gào jiè)紫誥 (zǐ gào)詔誥 (zhào gào)禪誥 (shàn gào)誥辭 (gào cí)辭誥 (cí gào)江有誥 (jiāng yǒu gào)結誥 (jié gào)鴻誥 (hóng gào)誥軸 (gào zhóu)璽誥 (xǐ gào)靈誥 (líng gào)謨誥 (mó gào)五花誥 (wǔ huā gà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