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的意思_初伏的拼音_怎么读_解释
初伏
初伏的意思、初伏怎么读拼音:[chū fú]【初伏 基本解释】
1.即头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或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到第四个庚日之间的十天时间。
【初伏 详细解释】
夏季最热的前十天。参见「三伏」条。《文选.潘岳.在怀县作诗》:「初伏启新节,隆暑方赫羲。」
【网络解释】
初伏初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 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
【初伏造句】
1、初伏饺子,二伏面,末伏大饼卷鸡蛋,夏天三部曲,曲曲都美味。
2、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相关词语】
初组词 初中 初级 初一 初中生 初恋 初心 初始 最初
伏组词 伏天 潜伏 三伏 入伏 潜伏期 伏羲 伏特加 起伏